尹德荣:见证芜湖水运“通江达海”
□记者 李婷维 汪泰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清代诗人查慎行乘船时,曾对着漕运繁忙、商贾云集的盛景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在芜湖,长江奔涌而过,黄金水道上千顷碧波、千帆竞过,芜湖水运正谱写着“行江万里、通江达海”的新诗篇。
2月18日,芜湖海顺航运有限公司的玻璃窗外,芜湖三桥跨江而立,遥望江面视野开阔、烟波浩渺。公司董事长尹德荣与“长江”颇有渊源,他自20出头的年纪开始从事水运,至今已与长江打了30多年的交道。他说:“我对水的感情很深,也见证了芜湖水运产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
30多年间,尹德荣看着芜湖码头的货运吞吐、恢弘起势,见证着船舶从木质船、水泥船更迭为万吨级大型船舶,亲历着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能增强、运力提升,切身体会着芜湖的“水运兴,则产业兴”。
在这样的感慨和见证中,刚刚结束的芜湖市“新春第一会”更是令他提神振奋。“会议强调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芜湖‘新春第一会’的召开,坚定了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
尹德荣所在的芜湖海顺航运有限公司,今年迎来了发展的第20个年头,目前公司自有和经营船舶多达86艘,主要从事国内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普通货物运输、集装箱班轮运输、建材销售、船舶管理等业务,总运力达18.6万吨。多年来,公司的发展“航线”与芜湖的水运产业齐头并进,尹德荣认为,这一切离不开芜湖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上的前瞻布局。
“芜湖水运产业优势明显,是芜湖的特色产业,芜湖政府对此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芜湖设立了航运要素大市场,把所有涉水审批项目集中办公,一站式、一条龙为船舶公司、为船东服务。今年,芜湖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安徽最大‘出海口’,这也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尹德荣告诉记者,2025年,公司将充分利用国家对水运产业绿色化转型政策支持的优势,对老旧船舶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新能源船舶,进一步推动船运管理向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展,强化多式联运,积极推动水运产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芜湖,这座与水共生的城市,既珍视“十里江湾”的生态肌理,又善用“长江巨埠”的区位禀赋。
2025年,芜湖将继续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围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建设运营长江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为船运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生活服务。这让尹德荣笃信,“芜湖海顺”未来将和城市一道破风踏浪、摇橹前行。
长江,生生不息,长流常青。如今的芜湖正以水为媒,将历史航道开拓成通江达海的经济经纬——既有只争朝夕、气吞万里的壮志,亦存经略江海、向海而兴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