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芜湖概况 > 经济加速崛起

经济加速崛起

发布日期:2025-02-14 15:07 来源:芜湖市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体:[    ] 背景颜色: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6%以上(预计数,下同),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8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0亿元,增长4%;特别可喜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70:1,全省最优。

(一)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牢牢把握产业立市这个根基,一体谋划推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8500亿元增长15.5%,营收利润率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居全省前列。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8家,总量达到2417家,其中90%以上企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巩固优势产业地位。发挥奇瑞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奇瑞公司跻身世界500这是芜湖的骄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智能家电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聚规上企业240家,2家企业入选中国500。绿色食品产业集聚规上企业1121家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七。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2个集群入选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氢能等三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筹建。芜湖市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中位列343年跃升10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唯一。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1.3%。安得供应链等7家平台入选省级首批供应链服务示范平台。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战略流通支点城市后,又一次在流通领域纳入国家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搭建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实现与中国算力网及上海等区域算力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累计上架智算超 1.4P,入选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荣获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构建更加开放的产业生态。私募基金管理产品规模超900亿元,投资项目161个、投资额超58亿元。泓毅股份、张恒春药业在新三板挂牌。长江产权交易所年成交额60亿元,服务沿江及皖南地区,连续三年获评产权交易行业AAA级信用企业。成功举办奇瑞全球合作伙伴共创大会、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私募股权投资大会全国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等重大活动29家航空企业亮相珠海航展我市产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坚持“产业+科创”,鸠兹科创湾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和园区生态集聚式创新协同发展。8个创新园区建成运营,面向全球招募合伙人,与英国杰青会、日本价值工程协会等全球高端创新机构开展合作,入驻企业300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需求,启动建设奇瑞开阳实验室、启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赛迪(芜湖)科创中心等重大研发平台。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达50个。持续实施赤铸之光重大科技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科创服务生态。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服务科创企业1200余家授信总额超400亿元。智能车辆感知与决策控制等6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创历史新高。发布场景创新应用机会清单300项。培育三首产品32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居全省首位。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上升4实现营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60家。联合飞机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酷哇机器人等4家企业入列中国独角兽榜单

(三)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把产业链招商摆在突出位置,精准开展敲门行动,全年共拜访重点企业2000,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0个,增长9.6%。积极开展境外招商,与法国佛亚和德国大陆、舍弗勒等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资20亿、增长10%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芜湖、选择芜湖。一体推进产业、技术、资本、人才招引,创新推动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臻驱科技、开思时代、时的科技总装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93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42.4%抖音火山引擎长三角算力中心一期、二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三山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天马新型显示模组、熙泰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构建政策+基金+集团的人才招引体系,优化紫云英人才”“金秋人才季系列品牌活动,创新开展紫云英中科大人才日”“海聚奇才等高层次人才对接会,新招引领军人才325人、高端人才3735人、大学生超10万人。真金白银用于人才支出8亿元,展现出我市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180亿元,大龙湾片区市政污水管网新建工程等34个项目获批两重”“两新资金支持。实施省重点项目175个,完成投资超74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潜力,发放补贴资金4亿元,其中汽车、家电等领域支出进度居全省首位,带动消费近31亿元。出台房地产稳控政策十三条,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回稳。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10积极培育首店经济,引入首店品牌131家,其中华东首店2家,安徽首店40家。鸠江饭店、储氏铁画入选中华老字号。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长22.6%。南陵县入选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启动中山路步行街改造,一景一案升级芜湖古城、鸠兹夜游演艺小镇、方特度假区等重点景区,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等7个场景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市民休闲消费更多选择。接待国内游客7690万人次、国内旅游消费金额突破1000亿元,分别增长7%11%三只松鼠主题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芜湖古城等4家单位入选省级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欢乐芜湖品牌更加出圈。

(五)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152项提升举措和24项改革创新试点事项,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新增各类经营主体7.7万户,其中企业超2.7万户。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883亿元,增长11.5%。惠企政策超市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超75%结构性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3亿元。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发布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事项232条,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深化一业一证一码改革,上线企业迁移登记智能审批系统,惠及市场主体4500户。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共享平台一期建成投运,综合监管、纪法联动、数智监管三位一体招标投标监管新模式被全国推广。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大,市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5%,市建投公司成为全市首个获AAA信用评级国企,远大创投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产业转型科创债和未来产业债。有效盘活市属国企闲置房产21.7万平方米。统筹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盘活存量土地2.7亩。稳步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到期续签约完成率达98.7%。无为市开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深化开发区改革,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跃居全国18位。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清理回收存量资金3.6亿元,压减一般性支出5400万元;整合创新创业、人才招引等大型活动24个,支出较往年压减20%以上。‘1%工作法助推亩均效益提升入选工信部2024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楚江新材、弗迪电池、美的制冷等16家企业上榜安徽2024年民营企业百强榜。奇瑞(繁昌)零碳产业园暨EOD项目(生态导向开发项目)开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全市绿色贷款突破千亿元、增长34.4%,其中碳减排贷款62亿元。

(六)开放势能更加强劲。全年进出口额突破1400亿元、增长13.2%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数量居全省第一,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等外贸新三样进出口增长110%。自贸片区RCEP服务专窗试运行,引导企业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完成对外投资12.5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增长67%,带动出口额超420亿元;新增对外投资企业41,增长105%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合作云上法务区经开区获评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综合评估首次获评A在全国排名上升20个位次、27位。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162万标箱、增长14.9%,首次开通汽车滚装国际外贸直航,外贸直航量近11万吨三山港区完成国际首航,区域国际物流集散能力进一步提升。芜宣机场货邮吞吐量3.8万吨,增长83%增幅位居华东民航机场前列;临时对外开放货运功能获批并顺利延期,开通直飞越南河内、韩国仁川、日本大阪国际货运航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兼具水运、航空开放功能的城市。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开通运营常态化开行商品车运输班列,突破了多年来制约我市铁路货运发展的瓶颈。铜商高速无为至巢湖、芜高速芜湖至宣城段、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加快推进。成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我将更好承接上海开放资源。与上海虹桥、苏州、嘉兴共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筑长三角低空经济走廊。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31个。推进长三角产业投资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沪苏浙在芜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85个、实际到位资金814亿元,分别增长26%14.6%30家龙头企业在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设立研发机构,招引海内外高端人才124名。吸纳沪苏浙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