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投资促进中心2024年以来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现将2024年以来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4年以来工作情况
(一)在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上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投促中心以更宽思路、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推动新项目不断涌入、好项目快速集聚、大项目加快建设。1-12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及以上招商项目78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0.0%,协议总投资2704.3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8个;全市亿元及以上签约项目实现当年开工561个、开工率约71.9%。利用省外资金、新兴产业招引项目落地检测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利用省外资金考核连续获得全省A等次,全市亿元及以上在建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730.1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2.9%;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51个,实际到位资金149.5亿元。持续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力度,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全市已签约、已开工、已投产三类项目共1307个,总投资额4309.3亿元,居全省第2位。
(二)在提升招大引强成效上实现新突破。紧扣市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招引,全市新签约十大新兴产业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20个、总投资2579.54亿元,分别占比92.3%、95.4%。坚持把首位产业、首席企业发展作为招大引强着力点,首位推动、首位保障,新签约亿元以上首位产业项目260个、总投资1006.37亿元,牵头推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佛瑞亚集团首席执行官柯瑞达共同见证佛吉亚(中国)与奇瑞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鸠创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特种电缆等领域,高效履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组组长单位职责,与赛迪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赛迪(芜湖)科创中心,搭建投资者与载体单位沟通连接桥梁,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及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566.42亿元,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825.71亿元,推动天马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年产能515万块汽车电子复杂模组等产业链项目顺利签约落地。乘势而为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通过图谱招商、攻坚行动、敲门行动等方式大力开展全产业链项目招引,牵头组织对接、谋划洽谈、签约落地数据中心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893亿元。推动总投资300亿元的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一期6月开服投运,总投资120亿元的联云世纪芜湖AI大数据生态园、总投资60亿元的中国联通长三角智算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智算之城”建设蹄疾步稳。
(三)在更加精准选商优商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编制并持续修订《芜湖市招商引资工作导则》,明确县市区、开发区重点产业方向,引导其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聚力3个左右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产业,推新选优投资项目,精准开展“敲门行动”。1-12月份,促成市领导外出拜访比亚迪、华为、美的、天马、格力、紫光等知名企业286家,指导各载体单位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拜访企业1729家。牢固树立国际视野,梳理拥有国内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337家,敲门拜访178家,紧密跟进德国舍弗勒、加拿大麦格纳、日本瑞穗银行等一批合作事项。参与组织10支招商小分队分赴欧洲、西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精准招商,推动总投资60亿元的奇瑞及沙特阿拉伯天空塔投资公司年产30万辆EV/PHEV/REEV生产基地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总投资5亿元的新加坡三卓韩一精密制造冲压生产线项目等一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进程。对接中法、中德、中英、中日、中海等优质双边基金,提升外资项目对接效率,促成中法基金投资企业UTAC与安徽普思标准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紧密跟进德腾资本、德国利戴工业、沙特恩伟资本等一批合作事项。
(四)在打破传统固有招商模式上实现新突破。面对招商引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更加重视资本招商、数字化招商应用和招引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准选商择资。转变传统驻点招商方式,从市建投公司择优选派5名专业化人才参与一线招商,联动各载体单位招商队伍,全面提升产业感知、项目谋划、洽谈引进、要素整合、投融资等专业化能力,今年以来,5个驻点有效拜访企业1504家、获得有效项目线索566条。高效发挥委托招商作用,与华商微电子科技、苏州煌凯、杭州笃银等15家机构开展委托招商合作,推动开思时代数字化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生态等项目成功落户。运用智库优势、平台资源、前沿技术,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吸引更多重量级项目和标杆性企业在芜落地。与赛迪研究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以赛迪芜湖科创中心推动平台建设、产业发展、企业招引,促成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来芜投资;深化与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对接合作,组织20家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来芜考察交流,扩大传感器领产业影响力;与华为云、软通动力等龙头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带动今日人才、左邻永佳等相关生态伙伴相继落地,招商“朋友圈”持续扩大。加大市场化基金招商力度,按月更新全市需基金投资项目库,常态化开展基金与项目对接沙龙、基金送项目进载体、项目路演等活动,搭建基金侧、项目侧、银行侧、政府侧多元平台,有效打通项目和产业基金信息壁垒,今年以来对接海富基金、华安嘉业、珠海奥帕、正海资本、国信弘盛、和利资本、芝麻资本等各类投资机构30余家,对接基金推荐项目30余个。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协议财政优惠政策的通知》,指导载体单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需求、综合财力,明晰优惠政策享受条件、适用范围、兑现流程、执行期限、违约责任,切实算好平衡账、综合账、长远账。
(五)在打响芜湖招商引资品牌上实现新突破。彻底改变过去以载体单位为主的邀商模式,从全市重点产业链出发,开展10余场嵌入式招商活动。牵头开展“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促成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529.9亿元,推动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天马微电子复杂模组等2个项目参加主会场现场签约。举办2024年投资芜湖行(苏州站)系列活动,向耐世特、法可塞汽车等57家企业、80余位外资企业家发出投资芜湖、“苏”说未来的诚挚邀约,畅通载体单位与企业家沟通渠道。借助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契机,承办“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招商对接会,与300多家生态企业围绕“发展智算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度对接交流。以熙泰科技12英寸fab Micro OLED点亮为契机,举办中国(芜湖)硅基微显示生态大会,深度对接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等机构,助力芜湖新型显示产业聚链成群。组织开展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汽车企业来芜交流活动、利雅得沙特政企互动会、瑞穗银行外向型企业海外业务说明会、德国北威州企业走进芜湖等活动。举办投资芜湖行(武汉站)暨奇瑞汽车重点供应商恳谈会活动,邀请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21家重点企业参会,挖掘意向性企业5家。举办第三届清华大学汽车芯片设计及产业应用研讨会暨校友论坛,邀请200多名清华校友参加,期间组织校友参观重点企业,召开芜湖“双招双引”推介座谈会。举办“日资企业芜湖行”活动,邀请日本瑞穗银行、三菱电机、日立压缩机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87家日资企业参会,持续擦亮“投资芜湖行”金字招牌。
(六)在强化项目全程闭环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完善招商引资“双周调度会”机制,围绕“四类重点”项目和“临门一脚”项目开展专项调度,共调度拟签约、拟开工和拟竣工投产达规“临门一脚”项目185个、总投资3806.6亿元,推动在谈转签约10亿元及以上项目62个、总投资1183.2亿元,推动签约转开工10亿元及以上项目52个、总投资1538.3亿元,总投资82亿元的三山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零配件等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顺利开工。重启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逐项审核新签约项目,纳入“红黄绿”亮牌预警监测项目588个,总投资2253.6亿元。建立差异化评价考核机制,健全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的全链条考核模式,强化结果导向、目标导向,注重以当年或次年项目落地数量、新增投资、新增注册企业、资金到位情况作为认定招商考核成效的主要指标,切实以实绩实效论英雄。升级更新“招引芜优”APP,建立“市本级”项目库,充分发挥实时审核分发作用,持续扩大项目范围、完善项目内容、优化权限设置、强化筛选应用,今年以来共录入“市本级”项目92个、闭环推进项目1155个。
虽然今年以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充分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解放力度不够。破除思维定势推动提升招引质效不够,招大引强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招引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利用区域协同合作开展招引活动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统筹谋划有待提升。全面优化招商引资政策需要全面推动,事前评估、科学决策、效益评价等招商工作机制仍需完善,系统防范招商引资风险还需加强。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在强化政治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闭环管理有机统一,推动招商引资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高标准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常态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凝聚招商引资工作强大合力。在防范招商引资风险上下功夫。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要求,从扶持首位产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角度,依托促进新质生产力、吸引外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创投17条、推动未来产业等新出台的国家政策,制定行动计划,及时调整优化我市产业扶持政策,有效防止“候鸟式”企业雁过拔毛、“马甲”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违规招商中介赚取扶持资金差价。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以“业务一流、队伍一流、品牌一流”为标准,扎实推动“三会一课”和党员发展等支部日常工作。以招商推介竞赛、“红帆”读书会、党建共建等形式,精心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全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完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鲜明树立“能力在招引一线培养、业绩在招引一线创造、人才在招引一线识别、干部在招引一线选拔”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懂产业、懂政策、懂谈判的专业化招商队伍。
(二)把握招商形势,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强化招商引资指引工作。持续修订《芜湖市招商引资工作导则》,精准指导载体单位合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塑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从普惠性政策、素保障类政策、人才政策、赋能企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优化调整。建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做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综合测算、尽职调查、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定期开展项目落地时限、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实际贡献、创造就业等综合效益评价和企业履约情况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公开和应用。创新招引方式。积极推动“风投+科技”招商模式,探索产业基金招商“以投带引”新路径。积极推动场景招商模式,发挥芜湖算力中心城市建设和鸠兹科创湾“产业+人才+科创”优势,吸引产业链龙头企业参与场景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生态链招商,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系统梳理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清单,发挥龙头企业在高效率招商引资中的“牵线”作用。探索建立公司化招商机制,载体单位先期以管理国有平台公司作为试点,承担部分市场化招商引资职能。坚持双周调度机制。强化“双周调度会”作用发挥,常态化开展“四类重点”和“临门一脚”项目调度,打通重点在谈促签约、重点签约促开工、重点开工促投产、重点投产促入规项目的全流程调度环节,坚决做到载体吹哨、部门报到,重点解决土地、能耗、用工、资金等痛点、难点。
(三)聚焦重点方向,合力攻坚推动项目。聚焦首位产业招引。以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首位产业母基金作用,紧密结合以奇瑞为龙头的首位产业链供应链垂直整合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赴海外及长三角等国内区域开展项目对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助力提升产业层级。聚焦“东数西算”招引。高效履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专班成员工作职责,紧盯华为、软通动力等生态企业,持续梳理项目清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通过推动算力基础设施落地项目部分实现本地化采购,吸引支持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高低压电控设备、制冷系统等上游制造业加快集聚。以“算力券”为牵引,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算力需求,带动产业链下游算力应用产业生态集聚。聚焦新兴产业招引。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牵头单位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重点缺失环节,持续开展敲门行动,补齐传感器、面板、关键材料、核心设备零部件领域短板;加快赛迪科创中心(芜湖)建设力度,编制芜湖市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三图两库(产业链全景图、产业延链补链图、产业行动路线图、产业发展目标企业库)。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会、招商引资专场对接等活动;加强与国家智能传感器联盟合作,推进在芜建立分联盟,组建传感器产业母基金,参与企业孵化、并购、重组等,服务芜湖传感器项目招引;加强与中际旭创等公司合作,在芜建立光电产业园,围绕传感器、光模块等业务开展合作;围绕重点项目做好跟进保障,加强部门合作,重点推进紫光碳化硅一体化制造等项目签约落地。聚焦外资项目招引。紧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日韩、欧洲、港澳台等重点区域以及汽车首位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及金融、研发、教育等外资服务业,更好发挥自贸区、合芜蚌、开发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等开放平台作用,进一步梳理产业图谱,深化外资企业“敲门行动”,着重推进与中投公司、瑞穗银行、日本价值工程协会、中国德国商会等外资机构及青岛市新经济联合会、深圳国际投融资商会等优质机构开展合作,拓宽外资项目来源渠道。不断发挥“投资安徽行”牵引作用,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海客圆桌会”等中外合作活动开展借会招商,全方位与境外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隐形冠军企业开展“点对点”对接洽谈,多角度宣介和扩大芜湖影响。
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