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芜湖市委员会十四届二次会议第J2023072号提案的协办意见
湾沚区政府:
关于谷俊委员在市第十四届二次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提出的《着力发展临空经济 助力芜湖高质量发展》收悉,经研究,现将协办意见反馈如下:
一、做好产业规划引领
谋划制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细分领域工作推进方案》《芜湖市”十四五“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芜湖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芜湖航空航天产业(低空经济)基地建设方案》,推动航空新城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概念规划》,将根据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土地开发、产业组团、人才吸引等进行建设。科学布局航空产业园区,涵盖制造、运营、临空经济来空港物流四大板块,已建成2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力求打造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航空产业示范标杆。
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根据《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芜市发 〔2021〕 22号)部署,成立芜湖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推进组,市领导担任链长,市投资促进中心为组长单位,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为副组长单位,湾沚区、鸠江区和弋江区为载体单位,市领导顶格推动、统筹全市资源支持芜湖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产业推进组工作机制。充分依托省级新兴产业推进组组建、运转体系,完善优化省市区三级联动高效推进支持机制。落实产业推进组招商引资项目专员和项目专班,高质量做好航空产业链项目对接、洽谈、签约、落户、开工和投产全流程服务,汇聚各方发展合力。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协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市领导常态化开展全市招商引资双周调度会,协调推动全市标准化厂房、科创园区建设,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的要素需求问题。目前已经召开16场,其中,集中调度会6次,赴10个载体单位召开专场调度会10次,到工程建设一线调度重大项目30个。通过双周调度会工作机制,全市已调度“四个一批”项目85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3项。
三、推动芜湖枢纽港项目
成立《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顶格推动芜湖枢纽港项目进展。2022年6月,芜湖市与京东集团签署《共建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投资合作协议》,双方依托芜宣机场空铁公水联运优势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建设超级转运中心、国内供应链管理中心、国际供应链分拨中心、京东货航基地、保税物流中心、京东管理中心等项目。2023年上半年,芜宣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57万人次;货运吞吐量突破5000吨。正在根据评审会专家复评意见修改总规修编,完成后报华东民航局审批。国际货站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同步完成《口岸开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省口岸办,申请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机场配套工程(航食配餐楼、倒班用房)已竣工验收。芜湖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桩基施工基本完成,预计年内基本建成,同时,B保申报资料已经准备完成,待海关总署对保税物流中心申报的具体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开展申报工作。
四、紧抓双招双引工作
根据《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芜政办秘〔2022〕47号),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将聚焦通航整机、无人机及部附件、维修和运营等重点领域,围绕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技局企业。目前已编制产业图谱2份,包括产业链上重点企业近300多家,根据产业图谱,拜访了中电科集团、中国商飞、东航物流、龙江航空、北京宇航推进、湖南航升卫星、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中航西飞、航空工业一飞院、中国试飞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企业。2023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20.79亿元;洽谈项目82个,总投资458.06亿元。
重新拟定《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航天航空(低空经济)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根据芜湖枢纽港客货运情况,研究出台国际、国内货运支持政策(《芜湖市航空货运物流发展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芜湖市民航客运航线培育办法》及实施细则及《芜湖市支持通用航空产业(低空项目)发展办法》。出台《进一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行动方案》,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亿元支持25个优势细分领域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航天强国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是芜湖市乘势而上、抢抓未来发展机遇、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的战略举措。规划到2025年目标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5%,集聚链上企业200家,龙头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5家;2030年目标产值1000亿元,集聚链上企业300家,龙头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75家,通航整机、无人机及部附件制造、维修和运营协同发展的格局更加完善。
做好人才配套政策实施细则。2021年,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出台了“紫云英人才计划”,市人社局配套出台9个人才配套实施细则。支持航空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对企业全职、通过项目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分别按给付年薪的50%、30%给予企业补贴;对通过中介引才的, 给予中介费用30%最高15万元的补贴,激发企业用人主体引才热情。对空天产业高层次人才个人,根据人才层次给予40万-120万元购房补贴或连续3年每月1000元-7000元生活补贴,发挥政策效应,吸引人才芜创新创业。全年新增领军人才170人、高端人才1870人。
市投资促进中心
2023年8月3日